AI 搜索,價值加速凸顯。
自 2022 年底 ChatGPT 剛剛走紅開始,國外大廠就已開始關注 AI 技術在搜索引擎領域的應用。隨后在次年開啟的 " 百模大戰 " 中,國內大廠圍繞 AI 搜索的競速追逐更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。
作為最基礎的互聯網基建,搜索引擎可以說是互聯網的入口,于是在 AI 2.0 時代,從 2023 年 8 月 " 天工 AI 搜索 " 成為國內第一款 AI 搜索開始,阿里、百度、抖音、360、知乎、微博、微信……頭部互聯網公司已然集體押注 AI 搜索,要么推出獨立搜索產品,要么選擇插件嵌入。
8 月 5 日,QuestMobile 發布的《2025 年 AI 應用市場半年報》(下稱:QM 報告)顯示,AI 搜索引擎賽道的月活躍用戶規模已達 6.85 億,位列第一。相較于原生 App、PC 網頁端,插件形態(In-App AI)不僅在用戶規模上超越原生 App,今年上半年的復合增長率更是高達 74.5% 強勢領跑。
其中,今年 6 月,QQ 瀏覽器、夸克、微博在月人均使用次數、復合增長率兩個關鍵指標上,包攬冠亞軍。
強勁表現,最終也能在近期各家發布的 2025 年第二季度亮眼財報中加以印證。騰訊董事會主席兼 CEO 馬化騰在財報中多次直接 " 稱贊 "AI,"2025 年第二季,我們在 AI 領域持續投入并從中獲益。" 微博 CEO 王高飛則在財報發布后也特別提到," 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方面,微博智搜用戶規模增長強勁,進一步推動了整體用戶搜索需求的增長 "。阿里方面也將于 8 月 29 日發布 Q1 財報,彼時吳泳銘或將再次對夸克給予肯定。
AI 搜索交出新答卷,QQ 瀏覽器夸克微博表現亮眼
AI 2.0 時代,從 ChatGPT 爆火伊始,國外取代谷歌,國內取代百度的討論就不絕于耳。一時間,各種強調 AI 屬性的獨立搜索產品,由互聯網大廠以及創業公司,不斷推出。
今年以來,DeepSeek 掀起的又一輪風暴,則讓以搜索為核心的入口爭奪戰進入全新的下半場。競爭不只來自于同類搜索產品,更來自于不同類型的互聯網應用產品,在各有側重的內容驅動下,用戶使用 AI 搜索頻次顯著增多。
QM 報告顯示,在 2025 年 6 月月活躍用戶規模千萬以上且復合增長率>0% 的 TOP10 應用插件中,Qbot(QQ 瀏覽器)、微博智搜(微博)、AI 搜索(百度輸入法),在平臺借力、場景革命及場景融合的助力下,包攬前三甲。
具體而言,QQ 瀏覽器升級為 AI 瀏覽器后,推出了搭載混元和 DeepSeek 的 QBot,僅在 2025 年高考季就免費服務超過 5000 萬用戶。于是在 6 月份,Qbot 復合增長率高達 255.2%,微博智搜、百度輸入法的 AI 搜索則分別為 41.7%、14.3%。
同時,在代表用戶對 AI 產品使用黏性的月人均使用次數(2025 年 6 月)方面,夸克、微博、騰訊新聞分別位列冠亞季軍。其中,夸克 AI 搜索的月人均使用次數為 64.9 次,微博智搜、騰訊新聞分別為 36.6 次、24.2 次。
相同點在于,夸克、QQ 瀏覽器、微博高速增長的背后,都有其基本盤。不同點在于,夸克、QQ 瀏覽器都是因 AI 搜索煥發新生的老牌瀏覽器產品,微博則是聚焦泛娛樂內容,又在熱搜場景中再次騰飛地 " 升級迭代 "。
于是可以從 QM 報告中看到一個頗有意思的表現,在一眾頭部互聯網推出的 AI 搜索產品 / 應用中,微博智搜在月人均使用次數、復合增長率兩個關鍵指標上,均取得亞軍位置,十分亮眼。
更為關鍵的是,相較于阿里、騰訊、百度、字節跳動這些業務龐雜的集團型公司而言,微博這種業務相對聚焦的公司,能夠披露的數據更詳細,對比也更明顯,不失為研究 AI 搜索之于平臺型公司的典型樣本。
資料顯示,微博自 2024 年 11 月就已上線微博智搜," 致力于讓你在微博獲得更智能的搜索體驗,幫助你更快更好地獲取信息,絕不讓你帶著疑惑走出微博 "。彼時,在其官宣現身的首條微博中,僅針對微博自身泛娛樂資訊的特長,提供了吃瓜、追星、追劇這三個典型應用。
一開始,微博智搜的入口," 隱藏 " 在搜索欄中的 " 智搜 - 深度思考 "、詞條下的 AI 智搜欄、詞條下的智搜卡片這三處。今年以來,在 2 月接入 DeepSeek-R1 大模型后,微博智搜又陸續推出 " 智搜分析 " 和 " 智搜追問 " 功能。自此,智搜 + 熱搜的強強聯合,得以完全發揮出 1+1>2 的奇妙反應。
微博于 8 月 14 日發布的 2025 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,截至二季度末,其月活躍用戶達到 5.88 億,日活躍用戶達到 2.61 億。在業績會上,微博管理層透露,6 月份,使用微博智搜這一搜索功能的活躍用戶已超過 5000 萬。
與此同時,這一份總營收 4.448 億美元、調整后運營利潤 1.618 億美元,超華爾街預期的財報,直接刺激微博股價應聲上漲。美股當日收盤漲幅達 11.28%,港股盤中一度漲逾 11%,創 2023 年 11 月以來新高。
連續兩個季度 " 超華爾街預期 ",可以預見的是,以第二季度亮眼表現為起點,預計第三季度暑期檔熱點不斷(從高考、外賣大戰到閱兵),第四季度歲末年終(從國慶長假到雙 11),微博智搜或將助力微博業績邁向新臺階。
AI 搜索加持下,內容王國無盡價值待挖掘
相較于傳統搜索引擎在收到用戶請求后會分析搜索需求,再通過事前建立的爬蟲來羅列信息,去匹配答案。AI 搜索,真正實現了從模糊的信息羅列,到精準的知識整合,更是天然祛除了廣告等垃圾信息的干擾。
以網頁版百度為例,用 " 騰訊最新財報解讀 " 搜索,暫未實現搜索 AI 化的內容直接出發,仍以網頁羅列形式呈現,點擊進入相關頁面后,部分信息存在重復。如果想要實現 AI 搜索,需要點擊搜索框下方的 "AI" 標志跳轉作答,同時用戶還需要在深度搜索和 DeepSeek 模型回答中二選一,步驟略多。
再來看微博的表現,同樣的問題搜索后,網頁版微博在呈現三條微博用戶的博文后,用卡片的形式呈現智搜回答,以 Qwen3 · AI 生成顯示快速概覽,點擊查看更多,則是已然生成的來自 DeepSeek 模型的回答;微博 App 端,則能在搜索框中打開 " 智搜 - 深度思考 " 選項,輸入完成即進入 AI 智搜頁面。
新加入的 " 智搜追問 " 功能,則能幫助用戶實現繼續追問的擴展閱讀。此外,微博還將參考博文,按照智搜引用順序排序,精選 60 篇博文,供用戶選擇閱讀。
不僅如此,微博智搜的搜索結果,還能通過智搜分享,一鍵帶上話題,簡單編輯,即可發布成為博文。
以近期創造收視狂潮的《生萬物》為例,導演劉家成用微博智搜分享的 " 生萬物只有小人物沒有小角色 " 回答,針對電視劇《生萬物》收官階段的核心宣傳主題,結合劇情內涵、角色塑造及觀眾反饋深度解讀了其含義,再次引發廣泛關注和激烈討論。
不僅如此,隨著時間推移,點進頁面在其右上角還有 " 查看更新 " 按鈕,可以一鍵增補最新消息。
不難發現,微博熱搜推出 15 年來,其局限性也逐漸顯現出來,例如 " 二極管思維 " 帶來的對立言論,亟需一個校準器。微博智搜的出現,恰恰能夠完成這一使命。微博 " 熱搜 + 智搜 " 的相輔相成,不僅能 " 隨時隨地發現新鮮事 ",還能 " 新鮮事一鍵縱觀全局 ",真正實現從 " 羅列 " 到 " 精煉 " 的飛躍。
需要注意的是,QM 報告顯示,AI 應用使用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內嵌的 AI 功能與主 App 在場景上的適配性及綁定深度。于是在 2025 年 6 月 Al 搜索引擎賽道插件形態 AI 應用中,夸克和百度憑借搜索框的智能化升級,分別實現了 56.6%、42.0% 的 AI 應用滲透率,以及 56.0%、9.6% 的 AI 應用使用率。
相對而言,同屬內容驅動的騰訊新聞、抖音、微博,雖然在特定場景下的搜索驅動中提升了用戶 AI 搜索頻次,以泛娛樂類資訊為主的微博,以體育類資訊為主的騰訊新聞,仍有巨大的增長潛力。
對于微博而言,微博智搜的商業化進程仍在穩步推進中。其 CEO 也在財報電話會上有所提及," 目前我們在商業化方面還不是特別著急,更多還是先擴大用戶規模,可能在四季度會做一些商業化的測試。"
待到用戶增長和體驗優化達到預設目標后,微博智搜的商業化潛力自然也將被深入挖掘。以廣告與營銷業務為例,在微博智搜的 " 精煉 " 內容助力下,微博有望提升廣告投放的精準度和轉化效率,降低中小企業的投放門檻,開發更適配效果廣告的產品,真正助力 " 內容沉淀 - 心智滲透 - 預算增長 " 正向循環的進一步提升。
而在內容價值本身的挖掘之外,文字、圖片、視頻……這些基本要素描述的現實場景,是 AI 搜索背后的另一個發展方向,也就是 AI 從 " 應答 " 走向 " 執行 "。
以騰訊為例,微信搜索已經實現了搜索與服務的無縫銜接,用戶可通過搜索直接跳轉到小程序完成購票、預約等操作,成功解決了 AI 搜索與場景落地之間的難題。
正如天風證券分析," 搜索 + 服務 " 的融合將成為流量入口新范式。微信搜索的今天,自然也可以是微博智搜的明天,摸著巨頭過河,何樂而不為。
來源:獵云網